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www.xiaoshuodawang.com

小说大王【www.xiaoshuodawang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浪在江户那些年》最新章节。

“因为她们一般需要接客到丑时才能休息……”

“半四郎师傅,我不想知道这些!”太一抓紧打断这位,光天华日之下谈论这个也太羞耻了。

“喔,我以为你想知道,”半四郎叹了口气,“我也经常猜错又次郎老板的心思,他的反应也和你现在一样,人真是复杂啊。”

太一不再搭理陷入哲学思考中的半四郎,向歌舞伎剧场走去。

剧场的工作人员们倒是起的比游女们早,已在进进出出忙碌着。

这一世生在江户,太一也跟风看过几次歌舞伎,但远没有包括光枝在内的江户人那么痴迷。

现今歌舞伎的文化地位,自然没有明治时期被升为岛国国剧时那么高大上,更多属于风靡民间的戏剧,演出内容绝对属于下里巴人,粗疏易懂、极接地气。

这是与歌舞伎的起源有关的,战国末期,巫女阿国为筹钱重修毁坏的出云大神社,在全国巡演倾奇歌舞,算是开创了歌舞伎的先河。

那个时期,巫女确实是很“污”的,不仅侍奉神灵,还会兼顾卖春。与其工作性质有一半重合的游女群体,受其启发开始以歌舞伎表演赚流量揽客,那业绩刷的都惊动了幕府,这便是游女歌舞伎的时代。

与明清时期戏曲界开始封禁女伶的原因一样,不少人打着演出的名义公然卖春,实在是太有伤风化,幕府便明令禁止女子参与歌舞伎演出。

演出人选受到限制,但社会对歌舞伎的需求依然旺盛,聪明的岛国人民便挑选年幼的美少年演出歌舞伎中的女性角色,由于未成年的少年人一般会留若众头,即前额留有流海的发型,因此这一时期的歌舞伎,被称作若众歌舞伎。

好景不长,时间证明了人是一种十分博爱的生物,“众道”盛行造成的社会影响更加恶劣,幕府便又下指令,规定歌舞伎必须由成年后的男子出演,而江户时期男子成年后会剃月代头,又称野郎头,因此歌舞伎的最终版本,野郎歌舞伎就此诞生了。

歌舞伎既然发源于市井,最初被用于游女揽客,那便没法要求其阳春白雪,低俗笑话、荤段子什么的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,毕竟底层大众喜闻乐见。

一直到了明治时期,为确立歌舞伎国剧的地位,才实施了歌舞伎改革,让这种戏剧形式更加纯粹艺术化起来,说起来这与天朝东北地方搞绿色二人转改革倒是极为类似。

不过后来歌舞伎的艺术化道路,也造成它开始与底层受众脱钩,到了二十一世纪时,歌舞伎更多成为一种文化符号,而非大众娱乐了。

当然,对于经历后世大荧幕小荧幕、大剧场小剧场洗礼的太一来说,即使是现在这种“亲民”的歌舞伎,实际上也没多大吸引力,还不如看相扑有意思。

小说大王【www.xiaoshuodawang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浪在江户那些年》最新章节。